手机厂商今年全年订单量或收缩二成 供应链企业跨界布局应对行业寒冬
本报记者 贾 丽
近日,手机收缩手机巨头接连传出砍单的厂商成供消息。据媒体报道,今年苹果计划将新款iPhone产量至少削减300万部,全年企业全年手机产量目标下调至8700万部;三星电子规划2023年智能手机生产目标约2.9亿部,订单同比下降13%。量或
11月10日,应链应对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跨界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均表示,在市场需求低迷之下,布局库存水平较高是行业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今年企业一直根据市场情况对出货量目标及预算进行动态调整,寒冬预计今年11月份受促销季影响出货量环比有所提升,手机收缩但第四季度削减订单现象还将持续,厂商成供同比减少或在10%以上,今年全年整体收缩约两成,全年企业明年相对保持谨慎态度。
“近一个月,手机厂商库存量有所减少,但这是短期现象。目前手机厂商砍单带来的影响在供应链持续传递,部分手机模组厂已出现停工。”一位手机供应链人士告诉记者。
手机厂商持续减少订单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对外表示,苹果供应链企业富士康已经提前两个月降低产能,预计占到全年总产能的10%。鉴于目前销量远不及预期,现在苹果再一次要求和硕、两家代工厂,削减iPhone14/Plus产能,改为生产Pro系列。
另据媒体报道,三星电子也规划2023年智能手机生产目标约2.9亿部,同比降幅达13%。对此,苹果中国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市场复杂多变,一直有对出货量的调整计划。而三星中国相关负责人则称,“公司确实在今年前三季度对订单进行了调整,四季度以来降库存成效逐步显现。”
虽然近年来手机中高端市场需求有上升趋势,但在全球性的消费电子需求衰退背景下,原本在这一市场占据霸主地位的苹果、三星等手机巨头也未能幸免,“机海”战术难以持续奏效,整体利润、市场销量均无法维持高位。
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厂商也在持续减少订单。据知情人士透露,vivo和OPPO均将二、三季度的订单减少约20%,小米也将全年的目标从2亿部降低到1.6亿部-1.8亿部。“由于需求持续减少,手机价格在今年二、三季度出现大幅下降,第四季度手机厂商的备货量及订单量同比去年整体下降10%以上,全年收缩幅度约为20%。”一位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称。
“今年手机市场出现旺季不旺的趋势。手机厂商库存均处于高位,砍单、去库存现象将在全年持续,预计全年订单量整体缩减约两成。不过,市场也在酝酿新机,目前国产手机厂商正在向智能硬件产业链延伸,并积极争取在2023年向海外扩张。”咨询机构纳弗斯分析师李怀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供应链企业忙跨界
目前,库存高企而难以实现快速“降温”,是手机厂商的最大困扰。
从手机上市公司财报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存货达到95.98亿元,同比增加26.64%;小米集团的存货为601亿元,其中制成品库存324.9亿元,同比增长35.7%;酷派集团的库存从去年同期的7122.6万港元增至9732万港元。
工信部高质量发展高层次咨询专家项立刚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库存高企是手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厂商大多将其归咎于供应链问题,但本质上还是市场需求退潮。在营业收入规模同比持平或降低的前提之下,若企业不能有效地实施库存管理,将导致原材料积压及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存货指标大幅上升,存在存货跌价风险。”
“手机厂商的库存依旧居高不下,与新机整体创新不及预期也有关,随着第四季度,厂商在‘双11’等新一轮促销下持续去库存,同时明年初启动新机备货,我们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手机市场库存高企现象有望初步缓解,第二季度市场需求出现小幅回升,国内渠道库存接近正常水平。”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对记者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手机厂商们的砍单潮袭来,手机显示驱动、面板、芯片在内的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细分领域均面临高库存、价格走低等现象,相关企业的业绩均受到影响。根据群智咨询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显示驱动芯片价格将跌至2021年初水平。芯片巨头联发科砍单20%;台积电关闭部分EUV光刻机减少产量;SK海力士和美光为应对库存问题正节约资本开支。
不过,在手机产业链中,上市公司布局及跨界新兴领域的动作也逐步显现。舜宇光学科技近日发布公告称,今年10月份手机镜头模组出货量1.00314亿件,同比下降12.8%,但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50.5%,主要是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对外表示,目前折叠屏手机转轴项目已经取得量产订单;今年三季度手机OLED面板领域的出货量为1000万片,市场份额占比7.3%,公司称与荣耀、小米、OPPO等多家品牌客户保持密切供货关系。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智帆海岸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顾问梁振鹏表示,“目前,整机、芯片、面板企业均在缩减产能,这是在行业寒冬中度过危机的方式之一。同时,加强库存管理、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并抓住折叠屏、汽车智联等新兴产业风口,以实现差异化产品布局,跨界正在成为手机行业的新趋势。”
(责任编辑:百科)
-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建造获得新进展。11月22日,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 ...[详细]
-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据德新社莫斯科报道,当地时间24日晚,乌克兰总统顾问阿列斯托维奇在接受视频采访时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日在基辅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了会晤。进一步细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健康广东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24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均为广州报告。全省新增出院17例境外输入2例),目前在院257例境外输入22例);新增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2例 ...[详细]
-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应尽快推出中国版本ESG信息披露要求
每经记者 张蕊 4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 ...[详细]
-
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详细]
-
国家卫生健康委4月26日通报,河南省发现一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患儿,男,4岁,现居河南省驻马店市,发病前患儿家中曾饲养鸡和乌鸦,家周边有野鸭活动。4月5日出现发热等症状,10日因病情加重收入当 ...[详细]
-
澎湃财讯002309)4月26日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营业收入约105.58亿元,同比增加16.88%;净利润为-38.6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4.44元。中利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光伏业务和特种 ...[详细]
-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5日讯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昨日公布的黑龙江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黑银保监罚决字〔2022〕53号)显示,内蒙古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存在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违法违 ...[详细]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 李云琦)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应把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纳入财政政策,要引导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更多对自然保护和恢复项目 ...[详细]
-
在当前房企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下,中建投信托有很多与地产业务相关的信托产品正面临融资方/担保方违约风险,一旦持续发酵,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巨大。中建投信托是一家老牌信托公司,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在其总管理规模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