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最大民生”,十年来北京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30万余人
就业是最大民生最大的民生,党的保障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年北据悉,京城计新十年来,镇累增业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人,最大民生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768万人。保障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年北十年来北京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30.92万人,京城计新累计帮扶166.3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镇累增业
第三产业成为最大“容纳器”,最大民生就业人口占比提升至81%
据悉,保障北京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长期控制在5%以内。年北十年来,京城计新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30.92万人,镇累增业常住就业人口由2012年末的1115.3万人增加到2021年末的1158.0万人,就业总量持续增加。
同时,北京市就业机构不断优化。十年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由74.3%提升至81%,成为了北京市就业的最大“容纳器”。特别是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人员,2021年占比为48.3%,比2012年提高9.3个百分点。
9月12日,北京,“促就业”活动现场,不少大学生向企业面试官(右)递交应聘资料。图/IC photo
劳动者素质也逐步提升,截至2021年底,北京地区技能人才达370.2万人,比2012年末增长40.4%。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4.3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9%,比2012年末增长56.1%。
此外,全市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90%以上,劳动关系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社保覆盖范围超过2000万人。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帮扶45.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北京市在2012年至2021年间,累计帮扶45.3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今年以来,北京市全面启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工作,截至9月底,今年已帮扶4.1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参保。
在帮扶措施上,北京市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享受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帮扶政策。抓住乡村产业振兴的契机,加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帮扶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适应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房山、门头沟等涉农区确定为农村就业困难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6月19日,北京怀柔,农民正在采摘鲜花。当地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图/IC photo
为提供精准服务,北京市将农村“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及农村就业困难地区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签订援助协议,通过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开展重点援助服务。
创业带动就业,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33亿元
全球创业观察报告称,每增加一个创业者,当年可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数量为5.99人。据了解,北京市每增加一个创业者,当年带动的就业数量约为5人。
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北京市持续推进《北京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创业能力提升、创业人才激励、创业服务升级、创业政策拓展、重点群体帮扶、创业氛围营造六大创业助推行动。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参保创业单位10万户,带动就业岗位51万个,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果明显。
同时,北京市取消了贷款对象户籍和人员类别限制,提高了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从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满足多层次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33亿元,为2200余个创业主体提供贴息贷款支持。
除此之外,北京还连续举办了五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累计吸引近6000个创业项目报名。推动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先后认定了58家北京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截至目前,示范基地在孵创业企业85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6.8万个,创业带动就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鼓励灵活就业,全市缴纳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数约66万人
据悉,一直以来,灵活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数约66万人,其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人数近30万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市网约车、快递外卖等平台网约劳动者、网上经营等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约145万人。
7月15日,北京,身着各色工服的外卖员停在路口等红绿灯。图/IC photo
为促进新就业形态就业健康发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各项权益,北京市要求各网络餐饮平台和网约车平台合规经营,试点“服务星级”激励机制,改进骑手服务评价规则,不断减轻骑手配送压力。
此外,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出台《关于开展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已有3400余名快递员完成技能等级认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空间。
帮助就业困难群体,累计帮扶166.3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就业困难人员是失业人员中的特殊群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累计帮扶166.3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在帮扶过程中,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需求摸排,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专项服务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的转变。
帮扶中突出政策精准化。在帮扶“4050人员”、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的同时,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对受到项目建设影响地区——如生态涵养地区、大兴新机场、城市副中心等地的劳动力,及时给予阶段性的就业帮扶和政策支持,保持区域就业局势稳定。
此外,北京市鼓励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给予税费减免和资金补贴等;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利用公益性就业岗位进行托底安置,保障基本生活。此外,打造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精简优化办事环节、办事材料和办理时限,实现服务事项“全城办同标办”。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责任编辑:时尚)
-
近日,上海泓科晟睿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科”或“CSCAD”)宣布完成首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红杉宽带跟投。泓科董事长兼CEO李邵建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技术研发迭代、业务模式创新、市场拓展 ...[详细]
-
对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的担忧日增之际,欧盟国家将在7月26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讨论如何改进其冬季应急计划。两名以政策为由不愿具名的欧盟外交官表示,谈判很可能会聚焦于欧盟委员会有关协同降低天然气需求、加大 ...[详细]
-
NFT概念股涨跌互现,Roblox涨近4%,腾讯音乐跌近5%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来源:华尔街见闻7月8日周五,有媒体称,德国预计,加拿大将归还因制裁而扣押的一个关键的俄罗斯管道配件,德国和俄罗斯都表示此举可能缓解对欧供气制约。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德国预计加拿大将尽快归还这台涡 ...[详细]
-
11月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举行发布会。中国日报记者:二十条措施提出要取消中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就降为低风险区 ...[详细]
-
“申某随尹锡悦出访”在韩引争论,在野党:这是国家纲纪混乱事件!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刘海生】据韩国《东亚日报》6日报道,韩国总统人事秘书官李元模音)的夫人申某日前陪同韩国总统尹锡悦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北约峰会的事情5日被披露,由于企业家出身的申某目前没有任何 ...[详细]
-
来源:经济参考报一批服务、消毒机器人,在快速、稳定的通信网络“加持”下,成为上海“数字战疫”的“特种兵”。其中一种曾投入方舱医院的5G消毒机器人搭载了紫外线灯、超干雾发生器和等离子空气净化等三大消毒模 ...[详细]
-
财联社7月7日讯编辑 夏军雄)英国政坛人事巨震仍在继续上演,在财政大臣和卫生大臣相继于周二递交辞呈后,又有四名约翰逊政府成员宣布辞职,目前约翰逊政府中已有超过30名官员辞职。虽然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详细]
-
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数”览: 挂牌展示企业合计4584家 累计融资266.51亿元
本报记者 昌校宇近年来,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相关政策持续加码。例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 ...[详细]
-
● 本报记者 程竹中国银保监会7月6日消息,日前,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第十五次工作会议指出,银保监会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保险业运行总体平稳,偿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