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施策壮大民营经济市场主体
各地政策也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多地信贷支持力度。
云南日前印发《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施策市场提出实施融资便利专项行动,壮大主体力争到2024年,民营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显著改善,经济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多地安徽提出,施策市场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壮大主体扩大合作银行范围,民营2022年安排不少于4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经济用于支持不少于20万户小微及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多地
多地还提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施策市场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主体专精特新企业的民营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下一步应重点为满足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企业领域的经济民企融资需求提供支持,从资本市场方面助力企业实现科技转型,激发科创活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她分析称,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民企的质效。未来要进一步正确引导市场理性看待民营企业信用风险,为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降本减负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税资全部直达企业、顶格减征“六税两费”……今年以来,一揽子减税降费举措密集落地,民企受益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留抵退税合计已达23097亿元。已获得留抵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3.1%,共享受退税9178亿元,金额占比39.7%。
从地方近期推出的政策来看,在减税降费方面还将持续加大对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四川近期出台《四川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探索降本减负新路径。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要素成本,支持设立政府专项资金,对错峰用能企业给予一定支持。
李旭红表示,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服务业居多、新兴产业居多,应该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成本,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信心,激发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从而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时尚)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2150)“买入”评级,预测2022/23/24年经调整EPS为-0.2/0.19/0.33元,考虑到处在快速成长周期,予2023年35倍PE,目标价8港元。集团1H22收入20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之声截至10月20日收盘,上证指数跌0.31%,收报3035.05点,深证成指跌0.56%,收报10965.33点,创业板指跌1. ...[详细]
-
新京报讯 10月20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告,共抽检6类食品875批次样品。其中,不合格样品22批次,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及其他指标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标称 ...[详细]
-
拟160亿元出售南钢钢铁联合 “复星系”年内减持套现超200亿元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拟160亿元出售南钢钢铁联合 “复星系”年内减持套现超200亿元丨公司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公开资料显示,南钢钢铁联合是一间合营公司,主要从事投 ...[详细]
-
布局“合成生物”“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近日,上海出台《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11月2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详细]
-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美国经济闪现警示信号,应做好应对衰退准备
《华尔街日报》10月20日消息,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索斯表示,美国经济正闪现警示信号。他由此成为最新一位提醒美国正走向衰退的企业领导人。贝索斯建议,人们应该为应对潜在经济衰退做好准备。他的评论是对高盛集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20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葡萄牙总理科斯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三方会谈上达成协议,三方承诺将推行一项更加环保的能源互连项目,旨在取代此前各方无法达成一致的通过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的边境修建天然 ...[详细]
-
辞退上任38天财政大臣然而在特拉斯上任后,她的一系列减税计划却屡次出现变动。首先,她“送走”了当时的财政大臣夸西•克沃滕。当地时间10月14日,特拉斯解雇了克沃滕。而这距离克沃滕上任仅有大约38天,这 ...[详细]
-
石药集团发布前三季度业绩 股东应占基本溢利46.24亿元同比上升14.5%
01093)发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业绩,收入增加13.8%至234.96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溢利增加3.1%至44.68亿元。撇除以公平值计量及列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变动及以 ...[详细]
-
一场服饰新品秀、几位高管试图“教育消费者”的草率回应,让李宁公司陷入了近年来最严重的公关危机。风波背后,李宁近年来借“国潮”之力飞起的同时,产品价格令人“高攀不起”,消耗了消费者好感,也已埋下了被今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