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Biotech谋求卖身,创新药行业底部或已悄然过去
知名Biotech谋求卖身,知名创新药行业底部或已悄然过去 | 见智研究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申思琦
Biotech卖身将成为行业加速出清的求卖悄印证。
近日,身创彭博消息称,新药行业基石药业正在考虑出售控股权或寻找买家全面收购。底部目前,或已公司正在与合作,过去寻找有兴趣的知名国内外买家,但是求卖悄基石药业也可能选择不接受任何交易。知情人士表示,身创这笔交易可能会引起中国或全球大型药企的新药行业兴趣。
基石药业成立于2015年,底部目前管线中拥有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产品15个,或已目前已有4款创新药,过去7个适应症获批上市。知名2019年,公司成为首批港股18A改革后上市的创新药企,并在IPO中募集了26亿港元。
根据基石药业2021年财报,公司经营和筹资现金流共计流出23亿RMB,期末净现金余额7.43亿RMB,按照去年的现金流支出来看,公司可能无法撑过一年。截至日前,公司市值58亿港元,近一年市值下跌约70%。基石药业的现金流让公司不得不考虑下一阶段的经营策略。
创新药公司在现金流上的艰难抉择
最近一年,Biotech市场经历了泡沫破裂后难熬的寒冬,二级市场股价的暴跌传导到了一级市场,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整个创新药行业开始融资困难。而创新药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烧钱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1年港股创新药企,有接近一半研发费用超过5亿,超过10亿有大约10家公司。虽然已经有部分公司迎来商业化产品,但目前的商业化收入相比于公司的资本开支,还是远远不够。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公众号:见智研究Pro)在文章《Biotech开始靠砍项目续命,之后呢?| 见智研究》中统计,有接近15家Biotech公司现金/研发费用数额小与2年,如果再算上其他成本,这一数字将会更大。Biotech企业不得不在当下面临抉择,究竟是砍研发管线缩减开支,还是流血融资,或者是卖身?
见智研究此前提到,三叶草生物在6月5日宣布暂停对SCB313(TRAIL三聚体肿瘤项目)、SCB-808、SCB-420(Fc融合蛋白)三个项目的投入,集中资源开发新冠疫苗。处于优势头部的Biotech企业康方生物于上周完成了2400万股股份配售,折价7%净融资额约为5.7亿港币。
为什么已经拥有多款上市产品的基石药业希望选择卖身呢?
Biotech卖身才是行业常态
与上述公司不同,基石药业从创立之初就是资本控股的企业,它成立的目的或许就是为了卖出药,而不是真的自我研发药物。
基石药业目前第一大股东是药明系的投资基金毓承资本,持股24.71%。而基石药业的主力品种PDL1、CTLA-4、PD-1也是来自于药明,此前2020年9月,基石药业与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包括PD-L1(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交易总额高达4.8亿美元,包括2亿美元股权投资(9.9%股份)。同年10月,基石药业以13亿美元将舒格利单抗和CS1003(PD-1单抗)在大中华区以外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独家授予给EQRx。
但是基石药业PD-L1已获批的2项适应症均只在中国进行了临床试验,由于信达PD-1的前车之鉴,基石的产品海外上市希望渺茫,即使补做全球临床,这笔费用也不划算。更不用说已经在国内成为卷王的14款PD1/L1,目前已上市的5款产品,已被医保打成了地板价。
国内前景不明,国外上市困难重重,产品销售成了问题,这些就不光是钱的问题了。
无独有偶,近期基石药业的管理团队还发生较大变动。在理财亏损6400万风波发生后,5月31日,公司公告创始人江宁军将不再担任董事会主席职务,非执行董事李伟接管董事会主席一职,而李伟正是毓承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及管理合伙人。
创始人江军宁在创立基石药业前曾担任全球副总裁兼亚太研发主管,是名副其实研发出身的科学家,与康方不同的是基石创始人持股只有1.67%,并不具备控制权,与此前传出卖身的天境生物股权结构相似。在创始人股权比例低的Biotech企业,卖身或许是资方和创始人的最优解,资方收益落袋,科学家再次创业。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公众号:见智研究Pro)认为,对于Biotech企业来说,让原本善于研发的科学家负责销售本身就是资源浪费,应该让科学家专心研发,产品商业化的事情交给Big Pharma,不要奢望Biotech都成为Biopharma,研发成功卖身再连续创业才更符合行业规律,Biotech从成立时就应该考虑卖身的问题,更应该研发更前沿的产品。
毕竟,再生元、福泰制药虽然成功完成了从Biotech到Biopharma这一转型,但是他们都是抓到了时代的顶尖技术才完成的这一过程,即使是研发处于全球顶级地位的也曾因为现金流问题被罗氏收购。
随着Biotech企业现金流问题逐渐显现,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采取行动,通过增发、砍管线或是卖身来解决公司现金流问题。
毫无疑问,创新药行业的出清已经在进行中,但是行业的曙光或许已经到来,美国生物医药基金二季度募集额度已是一季度的三倍多,行业底部或许已经悄然过去。
(责任编辑:娱乐)
-
炼石航空负债率98%引资方解困 张政质押率100%违约被动套现2832万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炼石矿业停产、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控股股东被动减持……当下,负债率高达98%,接近破产边缘。11月20日晚间,炼石航空000697. ...[详细]
-
元旦刚过,坐落于西安的绿城紫薇公馆再加推60套洋房,405个家庭参与了意向登记。消息一出,该项目引发诸多关注。因在项目火热开售的同期,绿城中国03900.HK)官网于2023年1月1日发布《关于颐合公 ...[详细]
-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予舜宇光学02382)“跑赢行业”评级,考虑到其手机产品的产线稼动率或对毛利率产生一定扰动,以及手机整体需求仍相对疲软,审慎下调20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0%/19%至26. ...[详细]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特斯拉全国各地多家门店及交付中心,爆发大面积车主维权行为。特斯拉车主们在网上论坛、社交平台和门店发泄着愤怒。多个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有消费者在特斯拉门店前拉 ...[详细]
-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 11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险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基本要求、产品形态、规范管理、监督要求等进 ...[详细]
-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摘要:电动车的核心就是价格竞争,但背后是产业创本控制。现在特斯拉以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把利润率做到全球主要汽车厂商首位后,再一次降价。国内造车新势力如何应对特斯拉降价?跟还是不跟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汤立斌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种类不断丰富,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张。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底证券从业人员总数达35.43万人,较 ...[详细]
-
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增至105亿元 互联网系小贷机构增资积极
本报记者 李 冰1月9日,天眼查APP显示,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付通小贷”)完成第五次增资。对于增资原因,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增资或是为业务开展需要以及监管要 ...[详细]
-
经济参考报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2.7倍;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6.2%,比2012年末高0.9个百分点;日前完成公示的第四批 ...[详细]
-
亚马逊再涨3% 1月底前在美国开放Buy with Prime服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