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博时基金倪玉娟:债市行情震荡为主 宽信用和宽货币政策发力共促“稳增长”

博时基金倪玉娟:债市行情震荡为主 宽信用和宽货币政策发力共促“稳增长”

2025-07-08 08:49:03 [探索] 来源:家贼难防网

债市行情震荡为主 宽信用和宽货币政策发力共促“稳增长”

博时富瑞纯债债券基金经理 倪玉娟

目前,稳增长整体宏观经济面临压力较大,基金娟债特别是倪玉3月以来国内疫情持续扩散,深圳、市行上海先后封城,情震在坚持“动态清零”方针下,主宽政策全国多个省市实施严格封控措施,信用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和宽货币3月制造业PMI数据下滑至45.9,发力再次跌破荣枯线。共促预计即将公布的稳增长3月消费、投资、基金娟债就业等数据均会受到疫情带来的倪玉较大负面影响。虽然3月社融信贷数据有所反弹,市行但也呈现出总量强结构弱的情震特点。

1-2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0%,水泥产量同比下降约20%。3月全社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3.5%,较1-2月显著回落3.5个百分点。中观数据显示出当前经济所面临的较大压力较大。

关于房地产行业,近期多地政府陆续出台多项地产放松政策,主要聚焦于信贷、限购等需求端政策,但仍然是“因城施策”,缺乏“自上而下”的推动,实际效果尚不明显。3月地产销售数据同比继续大幅下滑,且环比呈现扩大趋势。虽然目前地产投资数据尚可,但主要依赖于在建工程其余所有数据都是大幅负增长,这也意味着后续新增投资压力较大。目前各种地产政策的“修修补补”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地产行业的大趋势。此外,3月以来国内疫情再度爆发,防疫政策收紧,也直接加剧地产销售下降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展望

展望央行货币政策,3月金融委会议明确要“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强调政策仍要持续发力,包括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这表明虽然当前央行面对的外部平衡压力加大——美联储加快推进加息缩表,中美利差短期已出现倒挂,但央行仍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兼顾内部外部均衡。在“稳增长”压力较大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基调短期不会转向,流动性仍会维持合理充裕。但考虑到未来可能存在的外部压力,央行对于降息等总量宽松政策运用会较为慎重。货币政策工具目标的角度,防控金融风险是近几年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目标之一。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没有完全解除;地方财政压力、承投融资的压力也没有完全解除;全球的流动性危机似乎有起升的苗头——只要以上的压力及危机持续存在,央行就不会收紧政策,会一直保持相对呵护的一个态度。

就业的角度来看,2022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要达成此目标,也需要央行政策进一步加码。

资产的重新配置与调整的趋势暂缓

机构行为方面,资金方角度呈现分歧大的特点。具体而言,一是今年股市下行压力大,FOF类产品有明显的减持权益、增配纯债的操作;二是银行和财务公司等自营盘资金的配置需求较大,增持债基的诉求较大;三是不少公募类“固收+”产品因净值下跌遭遇赎回;四是境外资金一直呈现净流出态势,体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总体而言,随着近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权益市场有所企稳,前期理财赎回对债市造成的负反馈效应已明显减弱。而俄乌冲突对情绪面扰动最大的时刻或已渐去,股债市场外资流出趋势有所放缓。债市重新回归区间震荡行情。从资产方角度观察,开放式纯债基金久期约为2.2年,在历史上属于中间水平。此外,久期变化并不是特别大,但看好的依然是两年以上品种,银行理财相对于大多数公募基金更偏防守型操作,偏向于降低组合久期从而缩小风险敞口。

债券维持震荡格局,向上向下空间均较为有限

市场展望方面,重提“逆周期调节”的稳增长动员后经济企稳回升只是时间问题,年初以来经济基本面有复苏迹象,但疫情打断了经济复苏进程。但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疫情影响得到缓解,在2022年二季度仍有望看到经济逐步出现环比与同比改善。3月份信贷社融数据总量好于预期,但结构不佳,其持续性仍需观察。从估值看,目前类似2016年与2020年,整体利率曲线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长端继续向下的空间有限。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货币政策环境依然友好背景下,短期调整风险较低。

当前无风险利率基本处于央行利率走廊的合意位置。短期来看,基本面下行压力再度加大,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有所预期,债市可能存在交易性机会,但整体仍以震荡为主。从中长期看对债市仍偏谨慎。宽信用和宽货币政策将同时发力共促“稳增长”,整体经济复苏趋势依然明确。基于此,将采取“顺势而为”的占优策略,事前预估利率中枢,再依据市场利率情况进行调整。

后续市场走势仍是受宽信用实际效果与宽货币预期的互相拉扯影响。在资产荒与流动性宽松这两大前提条件未打破前,债市短期内大幅调整的风险并不大。但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宽信用效果预期会逐步加强,二季度可能是变盘期。 组合操作上,债市拐点未明前,组合不轻易下车,但保持对市场敬畏,需提前设定情景假设,做好压力测试,控制信用仓位久期,保持组合高流动性。投资策略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应对为主,预判为辅。根据比价图谱,做精选交易,保持适度杠杆,基础仓位以优选信用债为主,适当参与利率交易。

整体上保险、年金类的长期资金的配置需求较大,有一定配置价值。由于考虑到后续理财的到期赎回压力仍存,仍保持偏中性偏谨慎的操作,不会太多左侧加仓。

产品后续操作思路方面,维持稳健型的操作风格,尽量控制回撤。同时由于是开放式产品,会更多考虑流动性的问题。虽然可能市场具有一定配置价值,但操作层面还是会偏谨慎一些,总体上久期会维持在对标中枢及以下水平保持弹性,灵活操作,杠杆也不会特别高,仓位以中短久期的信用债为主。

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从组合层面,可能通过帕雷托改进等,对组合里的一些资产进行调仓,从总体上去改善组合的久期和静态的性价比。此外,会高度关注整体负债端的变化,关注流动性压力测试。

(责任编辑:探索)

推荐文章
  • 上海立法保护“最柔软的群体”: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视频监控记录至少保存90天

    上海立法保护“最柔软的群体”: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视频监控记录至少保存90天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面向“最柔软的群体”,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2022年11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将于2023年1月1 ...[详细]
  • 汪小菲:男孩四十

    汪小菲:男孩四十 原创 刘炜祺 中国企业家杂志巨蟹座的汪小菲,说自己在做人方面,容易人格分裂。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炜祺编辑|米娜再过20天,汪小菲就要过生日了,6月27日出生的他,即将满41岁。他对自己巨蟹座的标 ...[详细]
  • 蒋永穆: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韧性强

    蒋永穆: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韧性强 蒋永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如何 ...[详细]
  • 就业新选择 新赛道上的年轻人

    就业新选择 新赛道上的年轻人 “全凭兴趣爱好!灵感都来自日常生活,没想到还帮我实现了经济独立。”不到一年时间,95后季卿卿在社交平台上经营的个人账号,就收获了21.4万的点赞与收藏。“校园博主”也成了她灵活就业的一种方式。类似的故 ...[详细]
  • 性能过剩 手机终于走上了PC的老路?

    性能过剩 手机终于走上了PC的老路? 本文来自中关村在线如果整体的看去年到今年手机市场的表现,不难看到全球手机的出货量在下跌。这里面当然有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现实:手机已经性能过剩,或许正在走PC的老路。PC的老路什 ...[详细]
  • 部分省级城商行公布合并重组后首年业绩,普惠零售等业务成发力点

    部分省级城商行公布合并重组后首年业绩,普惠零售等业务成发力点 来源丨保险报 记者丨胡杨2020年7月,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支持部分省份对辖内的城商行采取联合重组等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在这一背景下,2020年以来,多地相继启动城商行的合并重组进程,四 ...[详细]
  • 超讯通信:起诉业绩承诺方,追讨1303.42万元

    超讯通信:起诉业绩承诺方,追讨1303.42万元 6月8日,鉴于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桑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桑锐电子”)业绩承诺方孟繁鼎、聂光义在公司多次催告下仍未能向公司足额支付2020年业绩补偿款,公司于2022年4月25日依法向广州市天河区 ...[详细]
  • 罕见!这家私募竟包揽博众精工十大流通股东,更是拿下35%流通股,疑似\

    罕见!这家私募竟包揽博众精工十大流通股东,更是拿下35%流通股,疑似\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近日,有一家叫做南土资产的私募扎堆科创板次新股、疑似“控盘”的消息在行业发酵,其操作风格引发市场争议!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上海南土资产旗下1 ...[详细]
  • 北京丰台部分社区将推出核酸自采点

    北京丰台部分社区将推出核酸自采点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 袁泽睿)11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嘉园二里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获悉,该社区即将推出核酸自采试点。根据核酸自采使用说明,居民首先需要扫码或搜索 ...[详细]
  • 美智库涉华技术竞争研究重点关注这几个领域

    美智库涉华技术竞争研究重点关注这几个领域 参考消息网6月7日报道记者 梁辉)“美中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这是美方战略学界的一个重要观点。目前,美国国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通过芯片法案,以推动芯片制造业“回流”美国。路透社说,美国出台该法案就是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