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围绕市场主体精准施策?财政部部长刘昆发声
来源:财联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稳字当头、年积稳中求进,极的精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财政长刘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作出“积极的政策主体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等多项部署。
2023年,何加积极的力提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围绕市场主体精准施策?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积极的效样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一部署如何理解?围绕将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挖掘效能?市场施策声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确要求。部部会议提出“积极的年积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极的精准兼顾了需要与可能、财政财政长刘当前与长远、政策主体发展与安全。何加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围绕市场主体精准施策 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财政政策有何具体安排?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尤为关键。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改善了市场主体预期。特别是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3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减负增能。一是助企纾困。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二是激发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支持就业。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问:2022年专项债落地使用情况如何?2023年,在推动解决“钱等项目”问题、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有何考虑?
答: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万亿元。其中,2022年截至11月末,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支持近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钱等项目”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一是将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二是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三是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跟踪,对专项债券资金下达项目单位后一年仍未实际支出的,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或者收回,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问:财政部门将如何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答: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增加。2012年至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约3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13.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6万亿元,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继续增加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规模。研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地方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资金。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涵养绿水青山。
五是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县乡基层倾斜。督促地方强化预算管理,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问:下一步,财政部将如何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政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访财政部部长刘昆)
(责任编辑:焦点)
-
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估值高低直接体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也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 ...[详细]
-
Eurocom发布新款重量级笔记本:搭载i9-12900K桌面处理器
今天,Eurocom 发布了新款 Raptor X15 笔记本,搭载了 i9-12900K 桌面处理器。IT之家了解到,EUROCOM Raptor X15 笔记本搭载了 H670 主板,配备 LGA ...[详细]
-
意大利糖果巨头费列罗周四表示,将停止从马来西亚最大棕榈油生产商森那美种植园有限公司Sime Darby Plantation Bhd)采购棕榈油,因此前美国海关发现该公司使用强迫劳动。费列罗表示:“费 ...[详细]
-
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徐倩宜、见习记者杨希 北京报道在房地产行业调控大背景下,部分地区房价较高点已近“腰斩”。今年年初,一篇“燕郊断供者的自述”使得房贷“断供”问题进入大众视野。房价下跌后,购房者“亏了 ...[详细]
-
分管能源工作的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当地时间21日说,俄罗斯不会向对俄石油实施限价的国家供应石油和石油产品,将为此重新调整出口方向或减少产量。据塔斯社援引诺瓦克的话报道,俄罗斯将继续巩固其世界市场“可靠能 ...[详细]
-
一、 市场回顾上周,国内外多重利空打击市场,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显示其加息幅度和速度或远超以往,可能达到数次50个基点,同时预计将于5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最高可达到每月950亿美元。国内方面,上海 ...[详细]
-
根据博鳌亚洲论坛官网4月14日公布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最新日程,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将于4月20日至22日在博鳌举行。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 ...[详细]
-
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直言,美国不打算归还已经没收的俄罗斯“寡头”的资产,他声称美国将“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使用这笔钱。据路透社报道,沙利文当天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接受采访时说 ...[详细]
-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高雷 李佳寅]英格兰队与伊朗队21日在2022年世界杯B组首轮相遇。这是两支球队在世界杯历史上首次交手,6∶2的最终比分让英格兰球迷狂喜。但英格兰当地球 ...[详细]
-
中新财经4月15日电 左宇坤)“3月,70城房价环比下降城市减少。”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各线城市同比下降或涨幅回落。具体看来,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