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遭股东3次减持,市值缩水的东鹏特饮还值得看好吗?
文|天峰
来源|博望财经
作为功能性饮料第一股,年内东鹏特饮的遭股值春节过得并不畅快。
春节前夕,东次的东其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2400.06万股公司股份,减持即不超过总股本的市值缩水6%。按照1月20日179.78元/股的鹏特收盘价估算,君正将套现约43亿元,饮还在此之前君正已经一年内宣布两次减持,看好减持总额约2.5亿元。年内
自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后,遭股值东鹏特饮凭借快速增长的东次的东业绩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市值一度破千亿,减持达到1130.8亿元。市值缩水据数据显示,鹏特2019年~2021年,饮还其营收从42.09 亿元增长到 69.78 亿元,同比增长约40.72%,净利润也从5.71 亿元增长到11.93亿元。
但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东鹏特饮的业绩增速就开始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6.44亿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增长17.01%,相比此前40%左右的增幅实则杯水车薪。
虽然东鹏特饮发公告称,二股东减持是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后续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大宗交易两种方式完成,同时此次计划实施不会导致上市公司出现控制权变更风险。但二级市场对二股东的减持行为却并不看好,公告发布次日,股价跌幅达到1.8%,总市值仅为719.14亿元,东鹏特饮又该如何留住股东们的心?
套现近40亿,君正投资才是最大赢家?
公告显示,君正投资目前持有3458.8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6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股份来源为公司IPO前取得的股份。但自从2022年5月,东鹏上市满一年,股票解禁后,君正投资便从未停止减持行动,6月初其公告披露拟减持东鹏特饮3%的股份。
据了解,君正投资成立于2016年2月份,注册资本为3.55亿元,其大股东是安徽加华安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二股东为加华伟业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而加华资本专注于大消费及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先后投资过东鹏饮料、、文和友、老乡鸡、小罐茶等消费品牌。
2017年4月,君正投资以2.98亿元取得东鹏有限8.5%的股权,随后又通过东鹏有限实控人林木勤受让老股,以5250万元的价格获得东鹏有限1.5%的股权。也就是说,君正投资以3.51亿元的价格,便获得了东鹏10%的股份。
尽管2021年上市后,君正投资的股份被稀释,约为8.9%,但依旧为东鹏饮料第二大股东。
而当君正投资迎来解禁期后,便迫不及待的发出减持公告,准备抛售三分之一股份,即不超过1200万股。 虽然彼时东鹏股价大跌,君正未能抛售成功,但当年9月,君正再度宣布减持计划。
截止2023年1月17日,君正投资在减持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共计减持公司股份141.137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35%,减持总金额合计2.5亿元。 再加上1月19日君正投资的大规模减持,君正将套现约43亿元。
也就是说,从其投资收益上看,四年前的东鹏饮料每股成本不到10元,如今股价约为180元/股,君正投资的投资获益超过18倍。
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新品研发后劲不足
一方面是二股东多次减持套现,另一方面则是东鹏特饮后劲不足。进入2022年,东鹏饮料的业绩增速却明显放缓,上半年实现营收42.91亿元,同比增长16.54%;净利润为7.55亿元,同比增长11.66%,较之前涨幅差距明显。
东鹏饮料表示,其业绩变化但主要原因来自成本原料的上涨,其中大宗原材料聚酯切片采购均价同比上涨38.97%,白砂糖均价同比上涨7.00%。但与此同时,过度依赖单一产品,也是东鹏特饮无法回避的风险之一。
据其年报显示,2018年~2021年,功能性饮料分别为公司贡献了28.85亿元、40.03亿元、46.55亿元和65.92亿元的收入,均占公司总收入的95%左右。2022年前三季度,东鹏特饮实现收入63.92亿元,占总收入的96.36%,营收占比仍在上升;而其他饮料收入为2.41亿元,同比减少21%。
不仅如此,公司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三季报显示,东鹏饮料2022年1-9月的毛利率为41.75%,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40.05%,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74%和6.11%。
虽然在创业初期,东鹏饮料凭借便携性包装和性价比的差异化打法,在广州等地迅速抢占市场,与功能性饮料的老大“红牛”正面硬刚,在2013年开启了全国化扩张之路,成为行业龙头之一。
截止2020年,东鹏特饮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5.4%,位列第二,红牛则仍以近5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功能饮料后来者们正以10%、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第四位,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
东鹏不是没想过丰富产品线,咖啡、柑柠檬茶、东鹏加気、东鹏0糖特饮等一系列新品被推出市场,但都较难激起水花。东鹏饮料也表示,尽管新产品线的开发及培育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费用、时间投入以及营销推广开支,但依旧无法保证新产品能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同时,新产品收益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饮料这个严重内卷的赛道里,如果东鹏饮料不能尽快拓展展品线,形成可持续增长的新品类,很难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巩固自身优势,提升行业影响力。
市值缩水如何挽回投资者信心
从市值来看,东鹏饮料最新市值为719.1亿元。但是在刚上市时,公司股价在2021年7月7日最高涨至282.7元/股,总市值达1130.8亿元。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东鹏饮料的市值就蒸发了超过400亿元。
不仅如此,外部的竞争环境也变得愈发激烈。对于多元化经营的水饮品牌来说,功能饮料也正日渐成为重要的筹码。以2021年元气森林上市的外星人电解质水为例,通过“0糖0卡”的卖点,主打轻运动和日常场景,让其迅速出圈,2022年9月外星人电解质水的销量提前突破了10亿元。
“0糖0卡”的功能饮料仿佛成为各大饮料品牌追逐的重点,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巨头纷纷推出相关产品,据农夫山泉业绩报,2021年功能饮料收入36.95亿元,同比增长32.3%。
面对自身的增长压力以及外部的竞争环境,东鹏饮料也在不断通过孵化多款新品,丰富产品矩阵。2023年1月初,东鹏饮料切入电解质水赛道,推出“东鹏补水啦”产品,定位于追求健康的年轻人和白领等。相关分析师表示,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及管控的开放,人们对电解质水的认知和消费空前高涨,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东鹏的入局也恰到好处。
Innova发布的2022中国食品饮料十大趋势中也指出,消费者不再只满足于“健康化”的通用需求,而是有了更明确的功能需求。“随着保健品和饮料之间的传统界限越来越模糊,功能性和强化饮料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Kerry全球消费者研究和洞察力总监Soumya Nair说。
或许能不能抓住新的风口,还要看东鹏饮料未来能催生出多强的创新力。
(责任编辑:时尚)
-
信利国际11月22日斥资1349.07万港元回购1000万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连夜开车到浦东,再战8天!金融白领睡在办公室:公司洗漱用品、零食都准备好了
3月28日,周一,A股正常开市交易,主板和科创板交易平稳运行。而就在前一晚,上海宣布启动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浦东新区于3月28日5时至4月1日5时全区范围实施严格 ...[详细]
-
疫情反复亏损扩大,广深铁路去年亏掉9.73亿,“牛散”洪泽君逆势加仓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 张艺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广深铁路601333.SH)去年的亏损规模还在增加。广深铁路3月30日晚间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 ...[详细]
-
收购老赖公司只为造车?阿尔特欲接盘天津博郡,深交所火速发函关注
继苹果产业链巨头后,主营业务为整车设计的上市公司阿尔特也欲切入整车ODM赛道。3月27日晚间,阿尔特发布公告称,与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青经开集团”)、天津一汽夏利运营管理有限责任 ...[详细]
-
日均新增2.22万例,为何疫情居高不下?低风险区怎样防控?医院发生疫情是否封控?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今天11月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疫情处置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董事会引来“外援”。3月28日,欣龙控股发布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及《关于公 ...[详细]
-
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此次浦东等区域封控期间,浦东机场保持运行,具体航班信息请以航空公司为准。3月28日5时—4月1日5时,民航乘客抵达浦东机场后,如需前往浦西,可以在浦东机场乘坐机场一线、机场二线 ...[详细]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万顷林火致核辐射扩散”?乌官员说法遭俄反驳
【环球时报记者 柳直】俄罗斯官方辟谣网站“与假消息作战”28日发布消息表示,乌方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1万公顷合100平方公里)森林着火,并可能导致辐射范围扩大的消息不符合事实。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8日 ...[详细]
-
嘉银金科发布三季报:期内促成交易金额149亿元,同比增长123.5%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3日晚,位于中国上海的金融科技公司嘉银金科发布了其2022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本季度,嘉银金科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地高质量发展态势,展现出极强的企业韧性。据财报 ...[详细]
-
来源:中金点睛香港疫情尽管仍在继续,但较月初高点已经明显缓解,新增确诊不断回落,死亡也出现拐点。在此背景下,一些政策放松也在路上。3月2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记者会上表示暂缓全民强制检测措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