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规模效应遭遇后发优势 光伏企业跑马圈地涌向扩张产能“一条路”
光伏企业跑马圈地涌向扩张产能“一条路”
●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刘杨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一条路光伏行业掀起新一轮扩产“竞赛”,当规地涌A股光伏领域上市公司先后宣布了投资总额超2500亿元的模效马圈产能扩张计划。
从第一批光伏龙头无锡尚德、应遭遇后业跑江西赛维破产,发优伏企到汉能集团黯然退市,势光再到、向扩等新龙头崛起,张产国内光伏行业曾多次上演产能扩张热潮。一条路新一轮的当规地涌扩产“竞赛”,已引发业内对于光伏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模效马圈担忧。当“规模效应”遭遇“后发优势”,应遭遇后业跑先入局者只能进一步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市占率,发优伏企扩产“竞赛”或加剧结构性产能过剩。势光
“只有保住市占率,向扩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在解释公司大举扩产的原因时,某头部光伏企业负责人刘力(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另外,如果不扩产,就拿不到更多融资,对公司市值也有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掀起新一轮扩产“竞赛”,除了光伏企业的跑马圈地,跨界新军也在纷纷涌入。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20余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先后宣布产能扩张计划,投资总额超2500亿元,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双碳”赛道市场潜力巨大,但光伏项目投资额较大,且技术迭代快。当规模效应遭遇后发优势,会迫使先入局者进一步扩大先进产能,企业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扩产“竞赛”或加剧结构性产能过剩。
产业一体化潮涌
6月4日,在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厂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虽然正逢端午节假期叠加高温天气,但工厂依然满负荷运转。上午9时许,一辆长13.5米的高栏大货车缓缓驶出江苏中能四期成品库广场。忙碌的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刚刚驶出的车上,装载着大量FBR颗粒硅,一切顺利的话,当天就可运到下游厂家。”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有这样的高栏大货车进出仓库。“正常情况下,每天有近90吨FBR颗粒硅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负责出库装车的工作人员说,节假日不休息是常态,特别是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一直全员在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今年以来,光伏上游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光伏企业掀起新一轮扩产潮。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江华认为,光伏企业纷纷扩产,主要还是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从国内市场看,“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90GW以上,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近日,光伏产业迎来密集政策利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江华表示,光伏发电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便宜的电源形式。今年以来,欧洲和印度市场需求旺盛,成为一季度我国光伏行业“淡季不淡”的重要原因。5月18日,欧盟公布能源计划“RepowerEU”,2025年及2030年的光伏装机指引分别提升至320GW和600GW,并将逐步推行屋顶光伏强制安装。
在扩产过程中,光伏头部企业均选择垂直一体化布局打通产业链,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领域。以隆基绿能为例,公司3月13日宣布195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年产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是重头戏,这也被视作该公司着手补自身短板。
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不平衡现象长期存在,主要由于产业属性、资本开支、建设周期等不同,产业链很难实现均衡发展,因此利润分配会有较大波动。这也是一体化企业越来越多的原因。
2021年以来,硅料价格涨势凶猛,光伏行业“拥硅为王”,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纷纷向上游多晶硅料环节延伸,谋求垂直一体化布局。“主要是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去年很多企业拿不到硅料,开工率只有50%-60%。今年以来,、、润阳股份等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纷纷斥巨资向上游进发。”江华说。
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为何光伏企业均押宝产能扩张的“华山一条路”?
强化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扩产的重要原因。通威股份今年4月宣布了120亿元扩产计划,拟投资年产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公司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公司高效晶硅电池产业的规模优势。
“不扩产成本就下不来,利润丰厚程度会影响资本走向。比如,组件产能足够大时,辅材环节会相应扩产,随着产能扩大,产品价格会下降,让出利润空间。”刘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扩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先进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低成本资本淘汰高成本投入,这是产业发展规律。”刘力说。
根据德邦证券研报,进入2022年以来,光伏一体化厂商出于薄弱产能补缺及抢占新技术先机,纷纷在各自看好的技术路线上投以重资,N型TOPCon、HJT等高效电池片技术扩产提速。今年以来,、晶科能源、中来股份、等公司公布了5GW-10GW不等的扩产规模,技术路线基本上都属于N型TOPCon或HJT领域。
“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非常快,不能只看到产能扩张,还要看到淘汰的落后产能。2021年166mm尺寸的硅片市场占比超过40%,2023年市场占比可能急剧下降到10%。很多老的生产线未来两年会被淘汰,先进产能不会过剩。”江华说。
业内人士表示,新产能具备技术和成本双重优势,当规模效应遭遇后发优势,先入局者只能进一步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市占率,于是出现不扩产就可能遭淘汰的“怪圈”,使得光伏企业争相加入扩产“竞赛”。
在这场扩产“竞赛”中,光伏头部企业对于通过扩张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信心满满。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说:“未来光伏企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或产能比拼,更多在于系统性能力,拼的是成本、质量、技术和综合效率,成本略高就会被市场淘汰。”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这么多年一直打造的是“过剩状态”下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理念,看重的是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企业经营是否稳健。
“未来行业发生波动时,企业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是关键。赛道增长潜力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哪些企业能够在头部位置持续站稳,会否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情况。”刘力说。
产能扩张周期叠加技术迭代,缺乏技术判断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透露,光伏电池产线的投资额很大,如果技术路线押错宝,企业可能因此而丧失竞争力。
产能过剩现隐忧
光伏全产业链扩产“竞赛”,引发业内对于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担忧。
今年3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罕见地发出警告称,一旦硅料供过于求,极易出现较长时间成本价格倒挂的极端情况,进而再次进入行业资金投入不足、供需严重错配的恶性循环,加剧市场无序竞争。
事实上,光伏行业已几经起伏。机构数据显示,2011年光伏产能超过60GW,彼时全球终端市场需求仅为30GW。受累于产能大量过剩,产品价格暴跌,供应链众多企业无奈关门。整个产业经历了逾两年的无利润发展,资本支出预算被压缩至仅对工厂设备进行最低水平维护。到了2013年,市场才开始逐渐复苏,行业重新洗牌。Solarbuzz数据显示,2013年的光伏设备支出仅为17.3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则为130亿美元。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估算,2023年多晶硅产能将超过200万吨,再加上进口超过150万吨的供应量,可以加工成近600GW规模的光伏组件,全球市场装机需求在300GW左右。扩建产能增量明显大于需求增量,2023年的硅料环节将出现产能过剩,价格将大幅下降。
而作为辅材的光伏玻璃,已经被多家机构提示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研报指出,由于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光伏玻璃限产能政策的调整,众多企业加速产线布局。2022年上半年,预计有27条新增产线点火,新增产能共计25530吨/日;2022年下半年,预计有35条产线点火,新增产能共计36850吨/日。若全部产线按期投产,产能将严重过剩。随着产能的释放,2022年-2023年行业将进入价格竞争阶段,企业之间将更多比拼成本。
不过,也不乏乐观的看法出现。江华认为,产能是否过剩要看未来光伏市场的增量。而动辄百亿元的扩产计划,实际上是分期实施,企业会根据未来的市场行情决定后续扩产计划如何推进。此外,还要考虑健康的产能利用率概念,各环节产能利用率在60%-70%之间,产能适度大于实际市场需求有利于行业竞争,不必过于担忧未来产能过剩问题。
在严虎看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总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需求更大。所以,未来可能看到行业产能过剩,同时也有企业继续扩张。晶科能源认为,全球光伏市场景气度高,应用下一代技术的先进产能和更高效的先进产品,将迎来持续供不应求的局面。
纵观国内光伏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第一批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破产,到汉能集团黯然退市,再到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新龙头崛起,光伏行业曾多次上演产能扩张潮。
历经行业沉浮的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此深有感触:“光伏行业几轮周期如同‘过山车’,受损最严重时,主要是由于企业在某一个环节做得好了,就想去做全产业链,在拉长产业链的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无奈的是,企业往往好了伤疤就忘了疼。”
(责任编辑:时尚)
-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帮助新市民做好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 熨平周期波动影响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 11月22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布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年论坛上的讲话。“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 ...[详细]
-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临床CRO企业,从最初的50万启动资金到如今执掌千亿,是行业的神话。8月25日,泰格医药发布半年报公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94亿元,同比增长74.78%; ...[详细]
-
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行业代理人规模有逐渐企稳迹象 现在是各市场主体加速转型较好时机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26日,上市公司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召开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会。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表示,近几年,寿险行业在深度调整,特别是个险代理人队伍下行,各家险企都在 ...[详细]
-
银保监会:原则上同意辽阳农商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
8月26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辽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破产的批复》:经研究,原则同意辽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你行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后续工作,如遇重大情 ...[详细]
-
财联社11月22日讯编辑 周子意)意大利新右翼政府周二签署了一份2023财年预算,重点在于遏制天价能源账单,并自明年起对工薪阶层和个体经营者实行减税措施。为加速意大利经济复苏,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 ...[详细]
-
香飘飘上半年亏损过亿:冲泡奶茶卖不动 即饮类产品营收贡献不足2成
中国网财经8月26日讯记者叶浅 见习记者李睿阳)近日,披露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自2019年来的业绩颓势继续扩大。上半年亏损过亿 冲泡茶饮式微上市第六年,“奶茶 ...[详细]
-
500年一遇大旱重创粮食收成 今年欧盟玉米产量预估大幅下调10%
财联社8月26日讯编辑 卞纯)欧洲500年一遇的干旱正在重创该地区的粮食收成。周四,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将今年欧盟玉米收成预期下调了10%,这是大旱下的连续第二个月大幅下调。 ...[详细]
-
创信国际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48.9万美元同比增长619.1%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IPO再融资组/钟文“A拆A”分拆新规才出台两年多,就要有三家子公司分拆上市了。11月19日,大族激光发布公告 ...[详细]
-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299)“跑赢行业”评级,但由于金融市场波动对净利润造成扰动,下调2022eEPS预测40.2%至0.33美元/股,目标价108港元,较当前股价有39%的上行空间。公司1H ...[详细]